一边是哭到失声,“自掏腰包当水军”全网宣传的观众,另一边却是“不给钱就不看”、“传播仇恨极具风险”的博主,大概谁也不会想到一部电影在网上能获得如此两极分化的评价。
一位博主在视频中公开表示电影所传递的情绪具有潜在危害,似乎咱们近代那段血泪交织的历史都成了“洪水猛兽”,上午刚走出电影院,中午就去办理护照,下周就登上飞机去无差别攻击他人一样!在舆论发酵后,甚至有官方媒体出面支持《南京照相馆》,让人不禁质疑那些反对者究竟“拿了多少钱”。
那位博主到底说了什么?这部电影到底触动了谁的敏感神经?
本文所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标注在文章结尾及文中
究竟是什么人会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下呼吁“宽恕”
在上映一周之后,《南京照相馆》已经斩获接近十亿的票房,电影散场灯光亮起时,无数观众依然沉浸在剧情中无法抽离,一位女博主在观影后在网上坚定地写下四个字:不共戴天,这是面对民族伤痛最直接的情感反应,在残酷的历史事实面前,愤怒、悲伤乃至憎恨几乎成了人之常情,很多网友认为抛开仇恨谈反思就像劝一个受害者去理解施暴者的处境。
但一个叫“鸦王说”的北京博主却偏偏站在大众情绪的对立面,声称如果不给一万元他就不去看这部电影,因为这类题材只会带来压抑和痛苦,在他看来《南京照相馆》煽动的民族仇恨是危险的,他甚至引用了去年苏州日本校车遇袭事件,以胡友平女士为救人而牺牲的事例提醒:不受控制的民族情绪最终会反噬自身。
在看待日本问题上、特别是在《南京照相馆》这个话题下,他采取了一种截然不同的视角:不是看到那段国仇血债、南京城三十万亡魂、全国三千五百万同胞以及数不清的资源与文物被掠夺,而是聚焦“日本到底做了哪些好事”。
他从近五十年前谈起,讲述日本对我国提供了长达四十年、总额高达数万亿日元的开发援助,从北京的中日友好医院,到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再到上海宝钢,许多我们熟悉的城市地标都有这笔资金的影子,他拿着这些事实质问:难道中日之间就只剩下仇恨了吗?
如果他只是提及这些事,那谁也不会否认这些经济合作的事实,但非要在大家为遇难同胞哀悼的网络空间里罗列日本有多好,那就无异于“自找麻烦”了,人们指出这笔所谓援助大多是需要偿还的带息贷款,又不是日本人无偿赠送的,更重要的是用金钱能衡量人命和战争罪行吗?用一笔需要偿还的经济援助去抵消一场惨绝人寰的屠杀,这本身就是对生命的亵渎。
这不就是有人形容的“狠狠打你一顿再给你一颗糖吃,然后让你感恩戴德”,而网友在翻看“鸦王说”的视频后更加愤怒:前三条视频中有两条在强调“放下仇恨”、“爱与和平”,还有一条在讲述“伟大的以色列”,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个体的善举能否“代表整个群体”
在苏州用身体护住孩子的胡友平女士被“鸦王说”推上了道德的高台,他认为胡女士的义举闪耀着超越国界的人性光辉,是我们应当学习的榜样,她的行为证明了个体可以超越集体的仇恨。
但我们稍加思考就能发现其中的问题,这完全是偷换概念,胡友平女士的善良源自中华民族温良的本性,这与铭记国耻的集体责任并不冲突,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一个善良的中国人可以和一个善良的日本人成为朋友。
举个例子就像我们一直把在安全区保护百姓的拉贝先生视为南京和中国人的恩人,他作为德国人、依靠自己的坚持和德国身份保住了无数南京人的性命,我们赞扬拉贝先生也不意味着就要支持德国法西斯吧?将集体罪责简化为个体恩怨,试图用一个英雄的个体光辉去掩盖更宏观的问题未免太过轻率。
“鸦王说”的逻辑中,这部电影既是“贩卖爱国情怀”的商业片,又是“煽动仇恨”的宣传片,而网络上关于《南京照相馆》的争议远不止这些,大概批评《731》的人在意识到《731》延期后“反应过来”开始将火力转向《南京照相馆》了。
我们铭记历史到底是为了什么?
网上还有部分声音指责电影“缺乏历史真实感”,没能拍出日军的残暴,或是批评“情节经不起推敲”,整部电影的剧情不合逻辑,之后支持的网友又出面反驳,不直接展现血腥恰是对历史的尊重,而那些看似不合逻辑的情节正反映了当年南京城内混乱绝望的真实状况,然而当官方媒体介入定性后,争论的性质彻底发生了变化。
官媒将这场差评风波直指为“历史虚无主义”,并暗示背后有组织、有预谋的“黑手”在推动,而作为旁观者的网友同样对那些无端差评的“动机”略知一二,一场关于电影艺术和个人观点的讨论骤然升级为一场关于国家历史叙事权的争夺战,而这一切争论的核心是一个所有人都必须回答的问题:铭记历史究竟为了什么?
“鸦王说”们给出的答案是“珍惜和平”,他们不知是出于自己的思考还是其他原因,始终坚信被仇恨束缚的国家没有未来,但显然更多网友更支持另一种理解:铭记历史是为了记住“落后就要挨打”这一血的教训,也是为了记住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究竟从何而来。
所谓的“复仇”从来不是要向今天的日本平民寻仇,而是要将这份国耻转化为建设强大国家的动力,因为只有强大的中国才能确保和平不再是祈求来的恩赐,才能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也才能让这些“鸦王说”们明白自己为什么能坐在高楼大厦里吹着空调、拿着手机刷短视频、思考着自己“要不要看电影”而不是“能不能吃饱饭”。
遗忘过去的民族、连自己的一切从何而来都不知道的人才是真正地失去了未来。
信息来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