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野盲僧
少溪河从少林寺山门缓缓流过,释永信的江湖旧事,就从这里展开。
若要了解释永信的故事,就必须从他的师父释行正说起。
因为自16岁拜入少林寺释行正门下,到22岁被师父实名举报之前,释永信眼里的释行正亦师亦父,形象几近完美。
而在此之后,释永信学习师父、痛恨师父、超越师父。直到突然陨落,他才突然发现:
当灰色的思绪浸满少溪河,自己已经无颜面对师父。
(晚年的释行正)
释行正,俗名李愿安,于1914年出生于河南省登封县城关镇刘庄。
5岁那年,李愿安罹患眼疾,多方治疗后未见好转。一年后,在当地高人指点下,家境贫苦的李愿安被送往少林寺。
德宝法师收留了年方6岁的李愿安,并对他寄予厚望,说他虽是眇视之身,但颇具慧根,特赐名为“行正”,意指:
不偏不倚,中以行正。
从9岁起,释行正就接近双目失明了,对面坐个人,只能看到影影卓卓的轮廓,看不清面容。但他头脑灵活,心算能力超常,且记忆力惊人,因而尚未成年就担任库管,把账目理得井井有条。
据说解放后,山下的生产队年终分红,还特意请他去,因为群众反映:
两个人打算盘,还没他心算快。生产队往年与队员的欠账手尾,他记得清清楚楚。
但是,库管盲僧被推上前台,实在是有说不得的苦衷。
原来,自“十三棍僧救唐王”后,少林寺与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它常备僧兵,参与政治纷争。这既为它赢得了当权者的友谊,但也为它惹来了无妄之灾。
1928年,中原大战爆发,少林寺的僧兵带着步枪,“义助”执掌北洋政府的奉系军阀。结果张作霖败退,军阀石友三报复性地兵临嵩山,火烧少林寺。
少林寺的坏日子,开始了。
失势的少林寺成了一块“怀璧其罪”的唐僧肉,受到当地政府、地主豪强的多次侵占;加之数次遭遇水旱灾害,少林寺生计艰难、人心动荡,结果就是:
有能耐的高僧去其他寺院挂单,有门路的僧人直接还俗,留在寺里的是无路可去的人。
关键时候,是库管僧释行正站了出来,他一方面“开源”,带领僧众卖煤换粮;另一方面“节流”,所有僧人的用度全部一致,且把各项开支公开。他带领着少林寺走出了困境。
因此,1949年解放后,少林寺全体僧众一致推荐,让35岁的“盲僧”担任监院,并于两年后升任主持,全面主持寺庙工作。
但你千万不要认为,释行正只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得到高僧——事实上,在接下来的惊涛骇浪年代里,这位出身贫苦、双目几乎失明的老僧,展示出来的定力与勇气,震惊了释俗两界。
开国中将皮定均在回忆录《铁流千里》中说到,他在豫西组织游击队,开展土地改革与武装斗争,当时的少林寺拥有武装僧兵,备有长短枪三十余支,周围几十里的农民都租种他们的耕地,有恶霸和尚以此要挟:
有好媳妇的种水浇地,有孬媳妇的种旱地,没女人的开荒地。
当然,少林寺所经受的浩劫,究竟配不配得上它的原罪,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有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在历次的“运动会”上,少林寺总是“运动员”。
尤其是1969年,小将们带着炸药准备炸掉塔林,释行正抱着带头人说“要炸塔林,先把我们一起炸了”,结果小将们怂了,塔林没炸成。
后来大雄宝殿遗址被捣毁(注:主体建筑早已被石友三焚烧),小将们卷走了一批文物和经书,还拿着铁耙子,准备把壁画挖掉,把铜像拉走,是释行正站出来,抱着墙壁不让动。
更重要的是,在书面资料遭遇劫数后,是行政法师带着全寺僧人,共同回忆口述,把经书与武功记载在草纸上——日后释永信贩卖的“少林武功秘笈”,就是翻录于此。
(WeGame初期的少林寺大雄宝殿遗址)
1982年,电影《少林寺》热播后,少林寺成为全国最热门的景点。1983年建设部公布了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嵩山少林寺赫然在列。
按照1978年的红头文件,少林寺应该按照“僧道管庙”的原则管理。但当地旅游、文物部门没有把少林寺交给宗教界,而是与嵩山景区一起打包,划拨给了“嵩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归当地政府管理。
据统计,1974-1978年,少林寺接待的游客总量仅为20万人,而1983年,慕名而来的游客已超过70万,到1984年,这个数字猛增到260万。
——从那时起,少林寺旅游收入长期稳占登封市财政总收入的30%以上,新兴的旅游业取代了传统的煤炭行业,成为登封市的经济支柱。
1983年和1984年都过去了,少林寺没有收到事先约好的门票分成。直到1985年,在少林寺付出巨大的主观能动性之后,第一笔门票分成才抵达寺庙的账户。
少林寺的主观能动性,基本上是由释行正提议并贯彻实施的。
——当时,主持寺庙工作的行正已经年近七旬,双目接近失明,但他最重要的工作是:
上访。
头铁的释行正先是向登封市的政府部门诉苦、化缘,一坐就是大半天。有些单位态度很好,但表示爱莫能助;有些单位不胜其烦,曾训斥释行正:
瞎子和尚,你又来了。
幸运的是,有体制内的人同情释行正,私下和他解释了根本原因,尤其是向他描绘了“占登封市财政总收入1/3”究竟是:
多么大的一笔钱。
禅宗传人释行正立刻顿悟了,正因为相关利益如此巨大,在没有上级部门的指示下,当地政府部门谁也舍不得、也不敢做这个“对半分成”的主动决策。
行正法师决定跳出登封县城。
他先后拜访过各级政府、省委统战部、中央统战部、国家民宗局、中国佛教协会、民政局…要求把少林寺的产权归属,以及门票的经营权彻底厘清,真正实现:
僧人管寺。
但在当时,由于嵩山风景名胜区的经济效益太好了,政府部门对管委会的职位普遍高配——副主任是登封的一个厅局级老干部,正主任是河南省的主要领导。
这就决定了,行正法师的上访,将是一条漫长的道路。
释永信在回忆录里隐晦地说到,多次上-访积累的经验表明,最好不要去铁路枢纽郑州坐车,而应该去洛阳中转,以避开有关部门同志的:
谈话。
(摘自于释永信的自传《我心中的少林》。后续章节亦如此)
不难理解,眼瞎心亮、骨头强硬的释行正,赢得了很多人的尊敬,但也与有关部门交恶,关系不甚融洽。
例如198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作为少林寺的一把手,行正法师没有担任任何职务,甚至名册上没有他的名字。后来河南省佛教协会成立,最早也没有他的名字,是经过白马寺等兄弟单位的提议,释行正才被安排了一个理事的职务。
也不难理解,释行正的刚烈行为,决定了他与有关部门的关系无法缓和。有关部门的领导,希望找机会换一个便于沟通的和尚。
在这样微妙的背景下,本文的主角释永信,就此应运而生。
?归去来兮
WeGame之后,百废待兴。1981年皈依佛门的释永信,受到了行正法师的倚重。
这一方面是因为,释永信是当时少林寺最年轻的弟子,而且头脑灵活;另一方面,释永信是释行正的亲传弟子,而少林寺是一个传统的:
子孙庙。
释永信回忆录上讲到,他拜入少林后,作为永自辈的嫡宗大弟子,他前三年在外地寺庙交流学习,回来后本来是要释经学武的,但因为门票纷争引发的“该谁管庙”的大是大非问题,年轻的释永信跟着师父释行正,从少室山走到郑州,走到北京。
释永信说,他们从少室山前往登封县城,舍不得3角5分的车票,早上五点多就赶路,运气好了能遇到拉水泥、红砖、木料的卡车,摇摇晃晃地搭个便车。
释永信还说,当时去北京,师父舍不得住旅馆,而是住在中国佛教协会斜对面的澡堂里,连洗澡带睡觉,总共才:
一块钱。
1985年,少林寺分到了第一笔门票收入,大约有十几万元。释永信在和师父去北京的路上,提出了住旅馆的愿望,被师父一票否决。
到北京后,释行正去找佛协领导,打发释永信去澡堂办理入住事宜。结果释永信转悠一圈后,回来说:
师父,澡堂子已经拆了,得去住旅馆。
自那以后,释永信等人去北京,再也没有住过澡堂子了。
毫无疑问,释永信为他机敏灵活的头脑而自豪,像极了101元帅在谈“天才论”时,展现出来的“无可奈何”:
(我)一学就会,没办法,脑瓜子灵活,爹妈给的嘛!
然鹅,释永信万万想不到,释行正只是眼睛瞎了,心里雪亮。
等待头脑灵活、思维洒脱的释永信的,会是什么呢?
1986年10月,释行正接任少林寺方丈,这是300年以来少林寺的第一任方丈。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中国,主持是寺庙的管理者,相当于总经理(CEO);方丈是名义上的拥有者,相当于董事长。少林寺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从清朝顺治年间开始,方丈一直空缺,处理日常事务的主持被默认代表少林寺,但没有正式的名分。
因此,释行正的升座,非常地不简单。尤其在与当地有关部门交恶后,释行正的“转正”,更是令人叹服。
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释行正内外事务一把抓,各方事务做得非常漂亮,无可挑剔。
在内部,释行正把教徒布施的香火钱、政府拨下的门票分成钱管理得明明白白。
当时,少林寺接受了30%的门票分成,但这笔钱不能乱花,而是70%用于寺院建设,10%用于各种慈善活动,只有20%可用于僧人的日常度用。
更重要的是,门票收入受到当地政府派来的财务人员监管,所有花销必须有发票,所有钱财都按照会计规则入账,每年都有省、市、县三级部门不定期检查与审计。
行正法师主管的少林寺财务,一直没有出过任何问题。
在外部,释行正为少林寺争取了宝贵的话语权。
释行正坚持原则,但不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而是具有很高的敏感性。
上世纪70年代起,寺庙的和尚不允许穿僧衣和袈裟。1979年,少林寺接到一个接待日本外宾的任务,释行正逐级请示,最后在廖承志的安排下,中央统战部同意了少林寺僧人穿僧衣的请求。释行正对众人说:
国家将会逐步恢复宗教活动。
而释行正一路上访的底气,也是由于与高层人士的友谊。
最终,在十世班禅,以及赵朴初先生等人的推动下,少林寺的产权边界得到初步界定。
释行正成为方丈,标志着少林寺的复兴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少林少林,如日初升!
站在行正法师背后的释永信,贪婪地目睹了这一切,这煊赫令他着迷。
随后,他的一系列争权夺利的小动作,引发了行正方丈的警觉。
1987年,时日无多的释行正写了一封公开检举信,公布了释永信的一系列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1983年看管库房时,把少林寺祖传珍宝“法卷”据为己有,事发后经多次讨要方才归还(注:法卷是少林寺的信物,记载了官方认定的少林寺历代方丈,相当于《少林世系族谱》)。
2,1985年,释永信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然表示自己就是少林寺指定的接班人、方丈,扰乱佛门秩序。
3,以各种手段拉帮结伙,并试图骗取少林寺的公章。
4,偷窃钱财,转移寺产。
(释行正的实名举报材料,第一页和最后一页)
幸(不)运(幸)的是,在公开举报不久后,73岁的释行正病逝。方丈一职由释永海接任,并在名誉方丈德禅法师(释行正的师叔,释永信的师叔祖)的建议下,对释永信进行内部处理。
这就是所谓的迁单事件——迁单,意味着释永信不再是少林寺的和尚,是“被开除,但允许自谋生路”的委婉表达。
但是,由于表现出在商业上的天赋(通过发行武功秘籍、寺内特色展览,释永信绕过嵩山管委会获得了额外收入),年轻的释永信已经拥有了自己的拥趸。
他给前两年还蹲着吃馒头的僧人们带来了名目繁多的福利,并描绘出无比璀璨的:
远大钱途。
(1985年初,第一批门票分成尚未拨下,少林寺僧人们的一日两餐,以馒头+玉米粥为主,馒头限两个)
更重要的是,在释行正每次外出上访时,释永信都全程陪同。领导干部们认得这个小青年“是老方丈身边的人”。
更有领导慧眼识珠——例如登封市宗教局的老局长回忆说,1987年,宗教局的领导和少林寺一起物色接班人时:
一眼就相中了释永信,觉得他年轻,头脑活,能为寺庙着想,也能为佛教界着想。
(节选自《我心中的少林》,此书由释永信自述,由上海《故事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版)
而释永信卷土重来、接任方丈,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能够缓和、解决少林与地方有关部门的紧张关系。
在《》中,我们说过,管委会与少林寺的矛盾,在释行正圆寂后愈演愈烈,几乎达到了“互不信任”的程度。
例如有部分少林寺僧人私带游客,从僧人入口入寺,并开放内部堂院供游客观赏,费用自愿布施,被管委会谴责。
而管委会也不甘落后,在少林寺隔壁修建了十方禅院,卖的门票比少林寺还贵。但由于十方禅院由郑州少林旅游公司承包经营,时任登封市商业局局长亲自就任经理,因此少林寺没有任何门票分成。
更绝的是,在修建十方禅院时,管委会侵占了少林寺0.4亩的土地,但管委会不愿意出钱购买。于是双方约定,十方禅院经营40年后,产权划归少林寺。
结果到2003年,十方禅院上市失败,改制为民营(私人)性质,经穿刺后,实际控制人是:
当地领导。
如梦方醒的少林寺向当地法院起诉,但最终败诉。
囿于资料匮乏,我们无从得知释行正去世后,释永信是如何完成逆袭与绝杀的。但毫无疑问,这绝不是如他自传中所述的,师父圆寂前问他能挑多重担子,释永信给出的经典回复:
师父能挑多少斤,弟子就能挑多少斤!
亡者归来的释永信,从少林寺民主管理委员会顾问的位置做起,终于在1995年成为:
少林寺管委会主任(主持工作)。
这一年,释永信30岁,距离他被师父释行正实名举报,已经过去了8年。
8年啊,抗日战争都打完了。
释永信终于可以一展抱负,按照他的规划引领少林寺的发展。
?另起炉灶
释永信深刻地认识到,他的逆袭上位,是因为得到有关部门的背书与支持。因此在他任上,必须解决“一个盆里争食”的根本矛盾。
在许多人看来,这是个无解的问题。因为当地政府不可能自愿放弃、分享巨额的门票收入,少林寺的发展(尤其是寺庙设施的翻修与新建)也离不开这笔救命钱。它们之间是一个“零和博弈”——你多一点,我就少一点,没得谈。
但释永信在面对危机时,展示了他非凡的眼光,和天才的构思。
电影《少林寺》爆火后,“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说法得到了国人的重新认定,引起了武术界的不满。
现代武术“散打”的创始人梅惠志说过:
80年代武术很红火,1985年少林杯,1986年武当擂台赛,我们派出散打运动员参赛。当时可热闹了,有八卦、心意、太极、大成、通背等拳种,有穿袍子的拿佛珠的。他们的赛前表演的架势可吓人了。 可一上台打擂,刚挨了第一拳,他们就跳下擂台了。头两天民间的特别多,过几天剩下来的,基本都是散手,或者拳击队的。
而另一方面,少林的武僧似乎又有口难言。
因为“天下武功出少林”的俗语虽然出现于元末,但真正流行起来是在清朝。具体地说,是在少林寺被康熙题名后,曹焕斗编著《拳经拳法备要》时,才在总纲里记载:
拳法者,卫身御侮之善术也,其原始于少林。
显然,这是揣摩皇上的心意,搞出来的附会与恭维。事实上,书中所记载的拳法,没有一种是少林寺的。
更有趣的是,释永信上少林后,武术传承几乎中断,他跟着俗家弟子郝释斋习武。
郝释斋也是个妙人,他出生于武术世家,从小就跟着嵩山清凉寺住持释延东、民间武师李根生学习,后来又拜少林武僧行章、永祥、素喜为师,最后拜释行正为师:
学禅。
郝释斋号称“少林活拳谱”,电影《少林寺》上映后,他在释行正授意下,开始传授释永信少林功夫。而他最得意的弟子,却是悟性好、肯吃苦的女弟子释永梅。
因此在90年代以后,少林寺武功的带头人,其实是释行正的师姐、担任少林寺下院主持的释永梅。
她精通拳脚,但最引以为傲的是:
大刀技艺炉火纯青。
(上世纪90年代末,释行正与师姐释永梅,你指望师姐去比武、维护少林的威名吗?)
面对武术界咄咄逼人的“交流切磋”的建议,少林寺颇为低调。甚至在佛教界内部,对少林寺也不认可,认为少林寺只打拳不做佛事,偏了。
少林寺简直是左右为难,难上加难!
这时,释永信站了出来。他另辟蹊径地提出:
少林的武学有着不同于其他拳种的特点,就是禅武结合,以参禅的之心习武,以习武作为参禅的手段。这是少林武学的精华,也是少林僧人千余年来的感悟。
释永信开创性地提出了“武术禅”的概念,并进一步建议,为了让佛学界、武术界理解,为了让全社会理解,把少林武学区分于清末民初兴起的“武术”,正式命名为:
少林功夫。
在经过层层叠甲与辩经后,少林武学不但安然渡过“大比武”的危机,而且作为一种文化概念,远销海外。Kongfu(功夫)逐渐取代Martial Arts(武术),成为中华武功的代名词。
2008年,《功夫熊猫》上映,全球狂揽6.31亿美元的票房。吸引海外观众的不只是来自中国的kongfu,还包括来自神秘东方的禅意、哲学、文化。
试想,如果这部影片叫做《武术熊猫》,还有那么高的格调吗?
而释永信在推广“少林功夫”的过程中,也逐渐产生出更多的感悟。
他意外地发现,把少林武学升华为少林功夫以后,少林寺可以专注于少林功夫的理解、传承、发展、考评,不用考虑其物质载体。
这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历经战火后少林寺在擒拿、格斗、卸骨、点穴、七十二绝技…等方面缺乏完整文字传承的尴尬,甚至使得“少林功夫”可以脱离少林寺本身而存在。反过来,少林寺是不是可以因为禅武文化,而脱离少林寺的实体建筑、宗卷呢?
1987年,释永信成立少林武术队,专注表演与交流。这标志着少林寺“避实就虚”的开始,少林寺准备放下门票的纷争,把收入的重心放到IP开发当中,而少林的IP,核心就是“禅武”。
至于是“以武入禅”还是“禅因武显”,就看粉丝们的理解了。
1996年,释永信在香港与互联网进行了“第一次亲密接触”,回到少林后,他立即向邮电局申请联网,并创建了少林寺的官方网站(shaolin.org.cn)。
这一年,瀛海威才刚刚在北京中关村发放“信息高速公路”的广告,马云还在忙着推销电话黄页,留学美国的张朝阳刚刚获得第一笔风投,甚至于,中国电信刚刚计划架设全国互联网骨干网。
2005年,释永信上线“在线抄经系统”,宣布要打造中国第一,全球领先的“数字化寺院”,遥遥领先于E时代年轻人热衷的“电子木鱼”、“在线功德”。
2008年,淘宝电商崛起,少林寺入驻了淘宝店“少林欢喜地”,当年就把营业额做到了2000多万,成为皇冠店铺。
2021年.少林寺推出NFT 数字藏品,让信客感受到独一无二的佛祖关怀。
2023年11月,释永信在旧金山的Meta总部,与副总裁Laszlo Bock畅谈谷歌眼镜,随后他发表了题为《当禅宗遇到AI》的演讲,指出AI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方面表现优秀,但还需要在觉悟和智慧方面加大力度。
释永信向外界表明,说起对互联网和AI的理解,他是遥遥领先的。
(2023年11月,释永信体验谷歌眼镜)
然鹅,所有的一切努力,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释永信在自传中说,师父释行正去世后,佛教界人士对其评价是:
菩萨心,韦陀胆。
在佛教中,韦陀是一个很特殊的神。
韦陀原本是印度婆罗门教的武神Skanda,后来被佛教的寺庙供奉为“护寺安僧”。相传释迦摩尼涅槃时形成的舍利子,被诸天和众王带回去各自建塔供养,韦陀分得一颗佛牙舍利,但被偷走。于是韦陀历尽艰辛,终于夺回舍利子。
诸天和众王问讯,纷纷赞赏韦陀驱除外道、保护佛法的行为,韦陀被提拔为佛教中的护法菩萨。
因此在佛教界,释行正被认为是具有大智慧、大毅力的人物,是护持僧众、宏演佛法的象征。而释永信则试图证明,释行正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走的路子可以是另外一条。
他成功了。
释永信把握了信息时代的历史潮流,率先领悟了“数字化生存”的精髓,打造了一个“赛博少林寺”。
通过打造IP,少林寺在门票分成等利益冲突上一再退让,让释永信团结了寺内寺外、地方中央的各方力量,坐稳了少林当家人的位子。
相比之下,当地有关部门没有意识到,释永信不是放下了一切,而是决定另起炉灶,在适当时候彻底隔离现实利益的纠葛。
双方表现出来的格局与洞察力,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唯我独尊
打造IP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投入惊人的资源与勤勉。但说白了,IP是人类的智力创造成果和商业秘密的总和。因此又容易遭遇碰瓷、搭便车。
在这方面,释永信既是创造者,也是毁灭者。他打造了少林文化,又因门户之见把兄弟单位拒之门外。
例如从2001年起,释永信就开始筹划一项工作:
将少林功夫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释永信认为,一旦申遗成功,少林寺的无形资产就在全世界得到了彻底的保障,而且少林功夫也会得到彻底的定性与定位。为此,他不惜斥巨资,联系各方专业人士。
他在动员大会上对全寺管理者说:
联合国人类文化遗产分为两类,有形的,保护的是文物;无形的,保护的是人。你们不用跟着我跑,好好练功,要耐得住寂寞。 申报成功后,你们就都是人类的宝贝了。
少林寺申遗时,全国还没几个人知道“非物资文化遗产”是个什么东西。释永信找到河南省文化厅,接待的人说不清楚;后来跑到北京,文化部的同志说:
你们怎么会想到非遗这个事情的?
2004年,少林功夫被认定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世界级非遗却没有批下来。
一位领导解释说,根据2003年《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先抢救“面临濒危”的非遗项目,少林功夫方兴未艾,不算濒危,因此就没有评上。
领导同志还暗示道,如果由少林寺牵头,联合南宗禅“五家七宗”,以禅宗(佛教在中国本土化之后的产物)的名义申报,希望大得多。毕竟“五家七宗”里,只有临济、曹洞、云门三宗得以流传,其他宗门都渐渐失传了。
据说释永信沉吟了半天,委婉谢绝。
在释永信看来,少林功夫的受益人,有且仅有嵩山少林寺,否则就没有了意义。
但释永信独占少林IP的想法,面临着一个历史遗留问题的挑战。
公元661年,弘忍法师为选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被众人默认为新一代杰出弟子的神秀率先吟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获得一片赞誉。但一个舂米沙弥却站了出来,吟出: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法师惊为天人,密授法衣。因惧人争夺法衣,小和尚被弘忍送到岭南,这就是少林六祖:
慧能。
主张“顿悟”的慧能创建了禅宗南宗,而留在少林寺的神秀则是北宗禅的创始人。
自此,少林寺分为南北两支,且南宗成为主流,传衍出五家七宗诸多派别。
自唐朝起,南少林寺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根脉相通,彼此呼应。双方都是中国佛教禅武文化的圣地,只不过有着“南拳北腿”的细微区别。
明末清初时,南少林坚持反清,最终销声匿迹,连祖庭旧址都没有留下,嵩山少林寺一家独大。
但1986年开展全国文物普查时,专家们在福建省莆田市九莲山麓挖掘出南少林寺遗址,一块“当院僧九衍石”标识了其身份,此后又挖掘出带有“真觉大师革隹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字迹的石碑,进一步坐实了南少林的存在。
1992年4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莆田市政府正式向外界宣布考古发现。河南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法师出席了发布会,他确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亲笔题词:
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
但与此同时,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的泉州少林寺也按照文献记载,开始重建。
1993年,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又出土了少林寺遗址,遗址中发现大量标识有“少林院”、“少林”的石刻铭文,以及石桥、石盂、石槽、石碾、石磨、香炉、瓷器、钱币、铜镜,还有和尚墓塔等上千件文物。
因此,南少林可能不止一座寺庙,而是南禅宗文化下诸多庙宇、道场的总称。这就给嵩山少林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例如释永信大力推广的“少林文化”、“少林功夫”,是不是应该被新建的三座“南少林寺”无偿共享呢?
释永信站了起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态:
以我的身份,不好去评论‘南少林’的事情…我只能这样说一句话——在我们少林寺所有的典籍中,我从来没有看到过‘南少林’字样。但是,‘北少林寺’是有的。不过那个‘北’字,不是指我们嵩山少林寺。
释永信说的“北少林寺”,是指位于天津的蓟县少林,它是嵩山少林寺的28个“下院”之一。
显然,释永信以“嵩山少林寺没有记载南少林寺的宗卷”为名,否认了南禅宗的存在,并把新挖掘出来的南少林寺,列为与蓟县少林寺对等的存在,当成了“嵩山少林寺南方分寺”。
2007年,释永信宣布,嵩山少林寺与天津市联合投资1.6亿元,将用8-10年时间,对北少林寺进行恢复和重建,并把它建成世界名寺。
而在此期间,释永信对三家南少林寺分化打击,对“少林”的商标严防死守。
三家南少林寺中,泉州少林寺的规模最小,发展较慢,该寺仅申请了两件商标,唯一一件少林寺相关的“泉州少林寺”商标在被商标局驳回后,也未申请复审,因此存在感比较低。
莆田少林寺因为在人民大会堂开会论证过,嵩山少林寺的前任又亲自承认过它的存在,因此释永信保留了一定的容忍度,莆田少林寺也很知趣,虽然已申请过百件商标,但均以“九莲少林”、“莆田南少林寺”等汉字开头,避免与嵩山少林寺产生交集。
与释永信激烈斗争的是福清少林寺。该寺出土的文物最多,且很多都带有“少林”字样,因此对于释永信的解释,反应最为剧烈。
2004年,福清少林寺申请“南少林”商品,被嵩山少林寺提出异议,最终双方对簿公堂,官司一路打到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结下恩怨。
这场官司持续了十六年,依然没有彻底解决。
幽默的是,在此期间,嵩山少林抢注了“南少林”商标,又导致福清南少林寺提起反诉。
2006年,为了打造旅游景点与南少林IP,莆田市政府邀请“本地大和尚”学诚法师接手莆田少林寺,此人是著名的“寺庙承包专业户”,同时还兼任北京龙泉寺、法门寺的主持。
然鹅,由于奸污义工、“开光”尼姑等生活作风问题,释学诚于2018年被调查,同时被免去民宗委副主任的职务。
主张义工化、公益化的莆田南少林寺,失去了一个追赶嵩山少林寺的机会。
再次然鹅,嵩山少林寺也没有笑到最后。
2025年7月,释永信由于私自会见梵蒂冈某重要人物,引爆了被压制多年的经济问题、生活作风问题,嵩山少林寺陷入舆论漩涡。
7月29日,嵩山少林寺管理处发布消息,依据《汉传佛教寺院住持任职办法》,经少林寺两序大众民主评议赞成,并履行有关程序,礼请印乐法师任少林寺住持。现任中国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的印乐法师称,将重新审视少林寺的商业化。
再再再次然鹅,印乐法师入驻少林,对人事结构与组织的冲击,才是最大的。
中国的佛教寺庙,按照管理制度分为十方寺与子孙寺两类。十方寺可开堂传戒,住持传承由前任以“法卷”写明即可;子孙寺不能开堂传戒,住持传承须在前任的剃度徒弟中选任。
嵩山少林寺建寺1500多年来,一直是一座子孙寺。如今,随着释永信的突然坠落,空降的印乐法师打破了这一传统,少林寺,变天了!
释永信曾说:
在我心中,师父(释行正)对我的影响是最大的,我今天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师父的遗愿。当我遇到难题的时候,我经常去一墙之隔的塔林,因为那里安葬着我的师父…
不知在身陷囹圄的当下,释永信还有没有勇气,去面对塔林中的师父?
?我欲成魔
1985年,15岁的山东少年林清华自感无望考入清华,机缘巧合之下,这位有着不错武术底子的青年拜在释永信门下,得赐法号释延鲁。
1998年,释延鲁代表少林寺,在多伦多召开的世界武术大会上夺得金牌,被释永信提拔为武僧团总教头。此后,释延鲁以团长的名义办起了武术学校,高峰时期超过2万人,年收入上千万元。
自古财帛动人心。
释延鲁在举报信中说,武校和少林寺没有任何经济上的关联,是释永信看到武僧团培训基地赚钱后,于是就以招生办公室收租金为名,伸手向他要钱,出于师徒关系,自己也不好拒绝。
2010年2月和2012年1月,释延鲁分别向释永信私人账户转账100万元,结果2012年12月,释永信又向他索要200万,被他拒绝了,双方反目。
而释永信的解释是,释延鲁创办的武校扩建时,释永信虽然没有参与管理,但是“也给了上千万的资金支持”,因此才有后期的讨要分红。
但无论是释永信还是释延鲁,都没有回应两个关键问题:
1,如果释永信真的给了千万资金的支持,这笔钱是释永信给的还是少林寺给的?
2,释延鲁先后两次转账,为什么是转给释永信的私人账户?
2015年7月,释延鲁以“释正义”之名在网上举报释永信与两名女性有不正当关系,且生有两个私生子。最后经荷兰省调查组核查后,释永信涉险过关。
经常在少林武校学艺的朋友都知道,在登封到少室山门口,打着“少林”牌子的武校,没有上百家也有几十家。然而奇怪的是,如果对这些武校的持股进行穿刺调查,它们都和河南少林寺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无关。
但是,它们背后都有着方丈的师兄弟、徒弟师侄在站台,武校施展浑身解数,自主收人、收钱、招生。一些武校老师把这些背后高人的布局称为:
堂口。
顺便说一下,在释永信这类大鳄面前,权力和金钱才是最重要的。至于美色,那只是成功者的装饰品,或是胜利者的战利品,从来就不是第一性的东西。
其实,讨论释永信是什么时候开始变坏的,似乎是一个没有意义的问题。因为有资料显示,释永信早早就开始麻着胆子揩油了。
例如1987年释行正举报信反映说,释永信曾经拿过公账上的1000多元,被发现后予以追回。
而2015年释永信被调查时,工作组去他颍上县的老家,当地老人回忆:
1986年,释永信的四弟刘应彪加入了少林寺,法名释永胜。此后,他们的大哥去寺里看望两个弟弟,回来时带了个尼龙袋,里面都是钱。 他用这些钱买了地,雇佣我们帮忙干活,建了会馆、武校 。
2025年7月,《凤凰网财经》记者发回一线报道,当地还矗立着刘应保的产业,例如颍龙少林武术学校、永乐购物广场、永乐商务会馆。
(2025年7月,凤凰网《风暴眼》拍摄的永乐购物广场外景)
但是,千方百计地证明释永信“从小就坏”,并不是人民群众所关心的。
大家关心的是,为什么在“菩萨心,韦陀胆”的恩师提携、敲打、监督之下,饱受佛学濡染的释永信,在获得巨大的成功和声誉之下,为何就背叛了初心?
我想从“转轨经济学”的角度予以粗浅的解释。
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斯提到,制度是一个社会中的一些游戏规则,是人类设计出来调节人类相互关系的一些约束条件。制度包括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著名的“LLSV天团”则认为,在转轨型国家,制度的变迁是激烈的、不连续的。由于转轨不能一步到位,往往需要通过过渡性的制度,使得改革最终指向市场经济。而过渡性制度的制订,以及过渡性制度缺失的国家和地区:
非正式制度将起到支配性的作用。
例如在摸着石头过河的东大,对于僧产和寺庙产权的界定,长期以来并没有重视。
1986年,当释永信组织武僧团表演盈利时,新颁布的《民法通则》首次确认了“法人”的概念,但武僧团及少林寺,却不被覆盖其中。
1994年7月,中国实施了第一部《公司法》,标志着法人制度的正式确立。但根据《宗教事务条例》的规定,宗教活动场所法人是非营利性机构,其财产和收入必须用于宗教事务及公益慈善,因而宗教场所不属于企业法人范围。
因此,释永信在帮助少林寺拓宽商业渠道时,个人与寺院资产的边界:
非常模糊。
例如,释永信长期实际控制河南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个人名义持股80%,同时还模糊了个人账户与寺庙账户、公司账户的边界。
而这也不是少林寺的特例。
例如在2021年,山西省某寺庙主持去世,徒弟们发现,信徒们供奉的香火钱,居然进入了主持的私人账户,已经被其子女(出家前就有子女)悉数转走。
而且释永信在商业活动中使用个人账户,可能还更加方便一些。因为根据《宗教事务条例》:
宗教财产不得分配。
这也部分地回答了,释永信作为一名具有出色商业头脑的CEO,把少林寺打造成为千亿商业帝国时,为什么不隔离私产与寺产,为自己设计独立的商业模式。因为在他看来:
少林寺是子孙庙,寺产就是私产。
而且,释永信不止一次在采访中表示,在少林寺,民主管理是行不通的,因为“一百个和尚乱当家”,寺庙内的大事,必须都由他一人拍板。
所以在释永信治下的少林寺,对寺院资金的独立审计是多此一举的、对宗教领袖权力的制衡是画蛇添足的,对少林寺海外资产的监管是无需存在的。
另一方面,在转轨经济中,由于产权模糊、法律制度缺失…成功的个人与实体,需要拿出更大的精力,来抵御内外势力的侵犯与瓜分, 这是字面意义上的“如果你不在餐桌上,就会在菜单上”。
例如释永信一直在呼吁,取消少林寺的门票制度,建立“国家—省—市”三级的宗教管理制度,其实就是为了把县级政府排除在外。为此,双方展开了激烈的:
豆蒸。
在很多时候,这样的斗争是有必要的。因为只有最狠的人,才有机会站到最后。
除了被动防御以外,转轨时期的成功企业家还需要主动出击,千方百计地构筑社交网络。
1995年恰逢少林寺建寺1500周年,释永信试图举办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扩大本人的影响力,受到有关部门的反对。
当时,释永信听说当时的河南省主要领导李同志要连夜去北京开会,他毫不犹豫地买了同一趟列车的车票,费尽周折地找到包厢,从晚上9点汇报到11点多,终于得到李同志的首肯。
在随后的庆典上,释永信给了来少林寺视察的李同志一个惊喜:
少林寺布置了一个巨大的法坛,树了一块很高的排位。原来,1995年恰逢抗战胜利50周年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少林寺以此方式纪念先烈,祈祷世界和平。
李同志非常高兴,对陪同的同志说:
你们看,少林寺僧人多么爱国爱教,以独有的形式进行纪念,布置效果很好。我们要多支持,这个活动要办好!
法会过后,释永信完整地掌握了少林寺,并获得了当地政府与佛教协会的推荐,于1999年被认定为少林寺第30代方丈。
在升座仪式上,83岁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吴阶平致辞,中国佛教协会咨询委员会主席本焕大师送座。
释永信的升座大会,忠于压过了他的师父释行正,他也当上了全国人大代表,遥遥领先于他的师父。
2025-08-04,在释延鲁举报他的第6天,释永信在少林寺大雄宝殿开始了长达一个小时的消灾法会,为两天前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祈祷。
随后,释永信无病无灾,渡过一劫。
(次数省略217字)
十年以后,急病乱投医的释永信突然放飞自我,在未请示未批准的情况下,私自去见了一位宗教界的知名人士,结果引爆了自身。
(此处省略174字)
还记得释行正去世的那一年,22岁的释永信负责铺设寺院内长达数百米的莲花大道。为了重现禅宗祖庭的辉煌,释永信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最终拍板,使用厚达20厘米以上的青石板。释永信说:
(用青石板)新修的莲花道,几百年都不会毁坏。
释永信还说,公元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召集宗教辩论会,少林寺福裕禅师辩胜道士李志常,少林寺迎来复兴。福裕禅师确立了少林寺的传承谱系,共计70辈: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洪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静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禅,谨悫原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铉路。
夕阳西下,山风烈烈,释永信依然谈兴不改。他娓娓道来:从那以后,少林寺已历30多代,近800年,目前已经传到了“素、德、行、永、延、恒”。他做了那么多事,就是希望少林寺:
就这样一代代地传下去。
然鹅,当时眼里有光的释永信还是太年轻,他还不知道,在尤瑟耐尔笔下,就连伟大的罗马皇帝哈德良都不得不承认:
我有自己的年表,这和建立罗马的年代毫无关联,也无涉奥林匹亚的年历。十五年的军旅生涯与我而言非常重要,但其实,它不会长过在雅典度过的一个清晨。
——(全文完)——
写作后面的话:
1,欠下文章的滋味,真的不好玩。但是,哪些吹过的nb,一定要当场兑现。现在是22:51分,你就说有没有在今天更新完毕吧?
然鹅,文章初审未获通过,我这一通修改,不知道还能不能赶上末班车?
2,突然发现,虽然我不信佛教,甚至还因为宗教问题与人发生过争执,但似乎,我对少林、对佛教,懂得还不少?
3,本文总共1.4万字,在所有关于释永信的分析文章中,有兽楼处的朱玉在前,我不敢说它是最好的,但我敢说,这是创作态度最端正的一篇——你很可能找到不像我这样,为了证实文中细节,而去把释永信的自传完整地读3遍的作者。
且看且珍惜啊,朋友!
厚颜无耻地为万字长文求点赞。
觉得有趣,请关注公众号:将军箭
3rd Aug 2025
点击“分享”和“赞”,感谢你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