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帖文,宣布立即解雇劳工统计局局长埃丽卡·麦肯塔弗。
他指责这位由拜登提名的经济学家“伪造就业数据”,称最新公布的7月非农就业仅新增7.3万人、且前两月数据被大幅下修25.8万个岗位的报告是“彻头彻尾的骗局”,目的是“让共和党看起来很糟糕”。
然而,去年拜登任内,劳工统计局也曾大幅下修就业数据,宣布年度基准修正将导致就业岗位减少81.8万个(后来下调至59.8万个)。彼时特朗普也攻击其操纵数据,声称“哈里斯-拜登政府被发现操纵就业统计数据,以掩盖其对美国造成的经济破坏的真实程度”。
去年下修是掩盖执政党对经济的破坏,现在下修是抹黑执政党的形象。 同一个机构,同一个局长,同一个修订,却因执政党更迭被扣上截然相反的罪名,看上去问题不在劳工统计局,倒是在特朗普。
劳工统计局此次引发特朗普震怒的“数据下修”,实则是其延续数十年的标准操作流程。
由于美国经济体量庞大,初报数据依赖企业调查问卷的即时回复,而回应率已从疫情前的70%以上骤降至60%以下。随着后续更完整的税收记录和教育部门季节性调整数据补充,月度修订成为必然。
劳工统计局通过“出生-死亡”模型预测新增就业,该模型旨在纠正就业调查中遗漏的、尚未纳入调查的新企业的招聘趋势。调整的主要内容是假设那些停止回应调查的雇主仍然存在,并且以与回应调查的雇主相同的速度增加或减少工资单。
尽管该模型也包含了来自州失业保险记录的实际企业的成立和倒闭信息,但这些信息在季度普查中发布,比之前的报告晚几个月。
事实上, “出生-死亡”模型 的月度调整,是试图减少年度最终修正的幅度。在大多数年份,它都能成功;但当劳动力市场急剧疲软时,它可能导致修正幅度更大。最明显的证据出现在2008年和2009年初的经济危机期间。
美联社与《华盛顿邮报》指出,这种修订是全球金融市场公认的“技术性调整”,与政治干预无关。
例如本次下修主要源于对前两个月州和地方政府教育部门就业的季节性调整。此前这些领域在六月的就业数据中大幅拉高整体就业,随后在一个月后几乎被全部下调。
然而,特朗普的指控巧妙利用了公众对统计流程的陌生。他宣称“每次修订都是负面调整”,却选择性忽略事实:2024年1月,劳工统计局曾因补充零售业假期雇佣数据而上修前值,当时在野的共和党立刻批评其“为民主党助选”。
更深层矛盾在于,劳工统计局早已在系统性资源萎缩中丧失应对经济剧变的能力。2010年以来,该局经通胀调整的预算已被缩减20%以上。
而2026财年,特朗普政府提案再砍8%的预算和人员编制,迫使其实施“生存性收缩”:停止三个城市的CPI数据收集,削减350项PPI指数计算,将资源勉强集中于非农就业和CPI等核心指标。
正是预算的慢性失血,直接导致了技术性危机。调查覆盖已开始逐步萎缩,CPI的采样点减少已推高数据波动性,瑞银警告这可能削弱通胀指标的可靠性。
同时,联邦机构招聘冻结下,经验丰富的统计师因退休和离职无法补充,麦肯塔弗本人就是少数坚守20年的资深经济学家。
面对疫情后远程工作、零工经济扩张和供应链重构的就业结构巨变,劳工统计局过时的调查模型难以捕捉真实图景。
疫情财政刺激、40年来最快加息、关税战冲击供应链,“高压锅内颠勺”的震荡下,统计机构却因资源匮乏无力重构数据框架。 一名前白宫经济顾问坦言:“劳工统计局在用1970年代的工具测量21世纪的经济”。
特朗普此次解雇麦肯塔弗,标志着对统计独立的侵蚀进入新阶段。尽管他声称将任命“更诚实的局长”,但彼得森研究所研究员赫夫鲍尔指出,继任者很可能被迫“以对白宫有利的方式解读数据”。
这种干预的终极危险在于,一旦市场失去对美国数据“黄金标准”的信任,美元霸权根基将被动摇。全球投资者依赖非农数据调整万亿级资产配置,而波动性本身就会成为经济风险源。
更值得警惕的是,从美联储到劳工统计局,政治压力正从高层向技术官僚体系渗透。
特朗普或许相信解雇麦肯塔弗能转移公众对就业市场的关注,但现实不会因人事更迭改变。 白宫可以开除一名局长,却无法开除经济规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