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四十年前,无数中国人削尖脑袋想拿一本日本护照,那时东京的繁华确实让人眼红,月薪差距高达几十倍。
如今风向彻底变了,大批日籍华人排队想回家,却发现回国的门槛比当年出国高了十倍。
这些人到底经历了什么?祖国的大门还会为他们打开吗?
作者-阳
当年削尖脑袋去日本的人,如今排队想回家
故事要从四十年前说起,那时的中国刚刚打开国门,万元户都是传奇人物,黑白电视都是奢侈品,而大洋彼岸的日本正坐在全球经济的第二把交椅上,东京地价能买下整个加州,九成家庭用上了抽水马桶。
这种差距不是三倍五倍,而是跨越阶层的天壤之别,国内月薪一两百,日本时薪就一两百,于是一群最敢想敢干的中国人,怀着改变命运的野心,砸锅卖铁、找中介、借亲戚的钱,能过去就行。
留学生白天上课晚上刷盘子,一天打三份工最多睡三四小时,累得腿发软腰直不起来,但看到工资卡进账那一刻,心里像打了鸡血。
那点钱寄回国内,能供弟弟上学、帮家里盖房、还能攒点结婚本钱,在当时的中国农村,这简直就是"人上人"的象征,如果你能"混"到一个日本国籍,亲戚朋友都要羡慕疯了,这可不是简单的身份问题,而是"翻身"的象征。
你不光能享受日本的医保、福利和稳定工作,在别人眼里,你已经从"穷亲戚"变成了"发达国家的人",哪怕申请日本国籍时要签字声明"自愿放弃中国国籍",很多人也根本没当回事。
他们心想:反正我现在是日本人了,哪还用得着回头看?可现实从来不按剧本走,这张"日本身份卡"其实是一张单程票,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当年仰望的"黄金国",如今却成了想要逃离的困境?
拿了日本护照的中国人,为什么活得像"夹心饼干"
说到这里,一个更深层的问题冒出来了,当初的年轻人,拼了命去日本,可等到四五十岁回头一看,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最先砸醒他们的是中国的巨变,当年离开时还满街骑自行车,如今回国探亲一趟,仿佛穿越了一个时代。
地铁高铁全国通,坐公交都能刷脸,买菜扫码、叫车扫码、看病挂号还是扫码,连个小摊贩都不找零,全用二维码,而他们,从发达国家回来的"老移民",站在国内街头反而像个"土包子",连手机App都跟不上节奏,感觉整个人都被甩在时代后头。
回到日本,更不是滋味,他们在那边打拼了几十年,干活最卖力,最早到最晚走,可始终是"外人"。该升职没你份儿,开会没人让你说话,邻居对你再有礼貌,也总隔着点什么,辛苦一辈子,换来的只是一纸永远进不去核心圈子的"合法外人"身份。
语言没问题,文化却总融不进去,永远只能当个边缘人,最难的是孩子这一代,本来想着"吃点苦是为了下一代",可孩子长大后,却成了最尴尬的一群人,在日本学校里,因为长相被排挤,在中国探亲时,又一句中文说不利索,被人当"外国人"。
这些年轻人,他们两边都不是,文化断层,身份模糊,活得迷迷糊糊,回想起来才发现,已经不是中国公民,享受不了社保,也没资格在村里分地,孩子说着日语,对中国没归属感,自己却在日本也始终是"外人"。
真正扎心的,不是漂泊,而是你两头都不属于,就像夹心饼干,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左右为难,这种身份认同的撕裂感,比经济困难更让人绝望。
想进中国国门有多难?这道题99%的人答错了
很多早年去了日本的人,到了晚年开始琢磨一件事:是不是该回中国养老?年纪大了,想离亲人近点,吃口家乡菜,图个心安,但真当他们着手准备回国时,才发现,回家的路早就不是想走就能走的了,最让人懵的,是"国籍"这个门槛。
当年他们加入日本国籍时,不少人觉得不过就是换本护照,走个流程而已,没有多少人当回事,但他们不知道,中国的国籍法规定得特别死板:你只要主动加入外国国籍,就自动失去中国国籍,不用申请,也不能反悔。
当你在日本领馆举手宣誓的那一刻,其实就已经和中国"划清界限"了,不是你搬回来住、说几句中文,就还能"恢复身份"的,更现实的是,你想重新拿回中国国籍,几乎不可能,中国的入籍门槛非常高,一般人根本够不着。
必须是那种顶尖科学家、国际级艺术家,或者能往国内投几千万、帮国家解决实际问题的大资本才有可能考虑,有些人想着退一步,申请个中国"绿卡"也行吧,对不起,中国绿卡比美国的还难办,条件多到令人发指,审查流程又慢又严。
连不少在中国工作多年的日本人都嫌麻烦,2021年全年,中国绿卡仅发放1500余张,这个数字说明了一切,这也导致,这些年日籍华人越来越意识到:国籍不是个身份证,也不是可以随意切换的通行证。
它背后牵扯的是法律、医保、土地、教育等一整套国家资源,当年为了一张发达国家的身份拍屁股走人,如今老了想回来享受福利,不好意思,国家真没这个义务为你"兜底",很多人这才明白,所谓"换国籍",并不是换本护照这么简单,而是亲手切断了一条回家的路。
时代列车不等人:上车的发财了,下车的后悔了
话说回来,这事儿还没完,成龙大哥曾经说过一句话:"中国籍才是最难入的",只是,当时的人们都不相信,并且对手里的中国身份证不屑一顾,觉得这是自己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有人喜欢日本,有人喜欢欧美,总之只要比中国发展得好,哪里就是好去处。
但是,他们都低估了中国的进取心和实力,当中国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还能逼得美国连连退步的时候,我国的实力强盛情况已经用不着过度阐述了,日本街道精致但狭窄,中国的柏油路又宽又大,鲜花绿草样样不少。
日本人出门买菜还在翻钱包找零钱,中国大妈早就用上了移动支付,还会在各种App买生活用品,点外卖,中国高铁速度世界第一,安全性也杠杠的,不仅造福了国人还走出国门造福世界。
在中国超市,西瓜随处可见,人人都吃得起,但在日本,西瓜皮都是奢侈品,工业化方面,中国不再是仰望日本的追逐者,国产新能源车品牌层出不穷,销售量你追我赶,油车逐渐被抛弃,航天技术论单项已经拿过不少冠军,论全能稳坐全球第三,日本望尘莫及。
在如今的国内,只要你不懒,不管走到哪里都能找到一份维系生活的工作,但凡再努点力,就不愁过不上更好的生活,买车有补贴,买房有补贴,装修有补贴,就连买一部手机,国家都能给你补贴上。
回头看看日本,那边竟然连手机支付都没有普及开来,而日本社畜的压力过大,那也是在全世界都有名的,曾经日本可以用新干线傲然于世界,那我国如今这个庞大的高铁网络,放眼全球还有哪个国家可以比肩?
看到如今的中国,不少人又蠢蠢欲动,想要回祖国发展,可是,出去容易,想要回来不是那么简单的,这些日籍华人的困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时代机遇不等人,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轨迹深度绑定,脱离国家发展大势的个人选择必然面临困境。
与国家同行的人赶上了发展快车,背道而驰的人只能在原地看着列车远去,就像林志玲嫁给日本人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落落大方、精致漂亮的大明星,变得行事扭捏、走路低头、失去往日自信。
这个案例深刻反映了身份转换对个人精神状态的影响,"落子无悔,成年人要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大部分移民游走在社会底层腹背受敌,中国人不理解他们热衷日本的原因冷嘲热讽,日本人看不起华人身份处处踩一脚,这种两头不讨好的生活,确实难过。
结语
选择这东西,就像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选择的不可逆性是成年人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无论对错都要承担后果。
随着中国发展优势的持续扩大,类似的选择困境会更加凸显,与国家同行将成为明智之选,错过的机遇窗口很难重新打开。
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你会选择眼前的诱惑,还是长远的价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