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北京青年,远赴美国追梦,却意外卷入海军生涯。四年服役后,他回国亲眼目睹辽宁舰风采,感慨两国海军实力对比。
留学美国初梦想,参军航母历艰辛
罗雪出生在北京,1972年那会儿,北京的胡同里到处是自行车铃声。他从小对电影着迷,总想着长大后拍出自己的故事。那时候国内影视行业刚起步,好莱坞那边才是天堂。1991年,他咬牙决定去美国深造,父母砸锅卖铁凑了机票钱,手里就剩四百美元。
到了美国,语言不通,生活费紧巴巴,他先去语言学校适应,然后进了佐治亚州立大学传媒系。白天上课,晚上打工,刷盘子、理货什么都干,日子过得紧巴巴,但也磨练出韧劲。
毕业后,罗雪本想在好莱坞闯荡,可投简历没人理,主要是没绿卡。就业市场竞争大,他一个外国人,机会渺茫。钱包越来越瘪,正纠结要不要回国时,一个黑人军官敲门,介绍参军福利:服役四年,能拿绿卡,还包吃住。
罗雪起初怀疑自己中国人身份行不行,但军官说没问题,美国军队里外国人不少,尤其是士兵层。想想回国等于前功尽弃,他一咬牙,1998年加入海军。
新兵训练严苛,罗雪每天早起跑步、整理内务,叠被子练得像豆腐块。他适应快,半年后被分配到星座号航母,那艘老舰是常规动力,吨位大,舰载机多。罗雪负责地勤,主要是鹰眼预警机的安检,确保起降安全。
航母起降环节风险高,美军出过几次事故,比如飞机滑出甲板或碰撞。他每天检查设备,拧螺丝、测线路,一丝不苟。服役期间,正赶上伊拉克战争,航母出海频繁,他参与过战时维护,风浪大时固定飞机,避免损伤。 罗雪的表现突出,获评最佳海员,这是华裔士兵少有的荣誉,美军甚至把他的名字刻在预警机上,以示表彰。
美国航母技术先进,核动力舰多,续航长,舰载机数量上百架,训练体系成熟。但罗雪看到,美军内部也有问题,士兵来源杂,管理有时松散。四年里,他学到航母操作细节,从动力系统到武器维护,全都接触过。这段经历,让他从一个追梦青年,变成海军专业人士。
服役四年获殊荣,退役回国见巨变
2003年,罗雪服役期满,顺利拿绿卡退役。他没留美发展,而是选择回国。那时中国海军正起步,辽宁舰还没服役,但罗雪已感受到祖国变化。几年后,2012年辽宁舰入列,这是中国首艘航母,从瓦良格号改造而来,排水量6万吨级,滑跃起飞,舰载机歼-15。罗雪受邀参观,登上甲板,亲眼见士兵操作演练。
对比两国航母,罗雪直言差距存在但在缩小。美国航母经验丰富,全球部署,核动力让续航无限,舰载机起降用弹射器,效率高。中国辽宁舰是常规动力,需补给,起飞靠滑跃,限制重载。但中国建造速度快,从零起步到自主研发,技术迭代迅猛。
罗雪提到,美国舰上事故偶发,如起降失误,中国歼-15首飞就成功,飞行员素质高,训练虽少但精准。 他强调,中国海军专注区域防御,电子战和导弹系统先进,供应链完整,不依赖外援。
罗雪服役时,见识美军团队协调,士兵推弹药箱、固定轮胎,操作如钟表。但中国士兵纪律更严,演练整齐,动作迅速。两国发展路径不同,美国靠积累,中国靠追赶,差距从技术到规模,都在缩小。罗雪说,中国无需畏惧外部压力,海军实力已逼近一流。
参观辽宁舰后,罗雪感慨,中国航母从无到有,标志海军现代化。相比星座号的庞大,中国舰设计紧凑,潜力大。他指出,美国优势在经验,中国在创新,建造第四艘航母在即,未来可期。 这番直言,基于亲身经历,不是空谈。
著书立说传经验,海军差距渐缩小
回国后,罗雪没闲着,2012年出版《我在美国航母当大兵》,详述服役细节和两国比较。书一出,引发热议,公众讨论海军进步。他书中列出航母操作要点,从维护到训练,帮助青年了解国防。
罗雪在北京从事教育,讲座分享照片,青年听众兴趣浓厚。他组织活动,推动国防知识普及,强调中国海军发展快,差距缩小。生活安定,他继续推动中外交流,避免盲目崇外。
通过这些,罗雪指出,中国海军从辽宁舰到山东舰、福建舰,进步明显。技术自主,实力增强,无需畏惧压力。现状下,他专注本职,贡献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