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凯西
编辑 | 郑瑶
安徽启动生物药集采,阿达木单抗、贝伐珠单抗、地舒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英夫利西单抗、帕妥珠单抗8个生物制剂被纳入。
01
安徽牵头生物制剂集采开始
8月1日,安徽省医药采购中心发布《关于开展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填报收集工作的通知》,安徽牵头的生物药集采开始。
关注赛柏蓝,公众号主页对话框回复「8」获取《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收集汇总表》~
依据通知,凡生产《部分单抗类生物制剂信息收集汇总表》内品规药品的企业均可以参与信息填报。企业授权人要在8月7日前将相关材料纸质版递交至中心咨询室;同时,将盖章件扫描版及汇总表电子版一并发送至中心邮箱(ahyycg@126.com)。
需要注意的是,产品适应症填报以药监部门批准的最新版药品说明书为准;销量填报为产品所有医疗机构及药店总销量。
早在1月14日,安徽省医保工作会议第三条就提到,牵头全国生物药品联盟集采,半年多时间过去,安徽的生物药集采按下启动键。
02
8大产品近300亿市场
安徽纳入信息填报范围的8个单抗,生物药及生物类似药获批企业均≥3家,其中贝伐珠单抗、曲妥珠单抗、托珠单抗、利妥昔单抗和帕妥珠单抗5个产品的原研厂家均为罗氏。
具体来看,8个产品中竞争企业最多的是贝伐珠单抗,达13家,除原研企业罗氏外,还有齐鲁、山东博安、苏州盛迪、百奥泰、博之锐、东曜、复宏汉霖、正大天晴、信达、神州细胞、华兰基因和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等企业。
曾经的全球药王阿达木单抗,有9家企业,除原研企业艾伯维外,还有杭州博之锐、信达、复宏汉霖、百奥泰、正大天晴、苏州合众、神州细胞等。
曲妥珠单抗,除原研罗氏外,还有复宏汉霖、杭州博之锐、正大天晴、安科生物和齐鲁制药等企业。
销售额表现方面,2023年,贝伐珠单抗销售额近百亿(99.5亿元),其次是曲妥珠单抗销售额达78.9亿元;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还有利妥昔单抗(48.6亿元)和帕妥珠单抗(35.5亿元);10-20亿的有阿达木单抗(15.4亿元)、地舒单抗(11.8亿元)、英夫利昔单抗(11.3亿元);<10亿元的有托珠单抗(5亿元)。
03
生物药已然不是集采禁区
第十一批集采正在进行时,国家医保局再度明确,创新药不会被纳入集采,即集采非新药、新药不集采。
而生物药早已不是集采禁区——比较明确集采趋势是集采什么、不集采什么,不以药品类别决定,而看产品是否创新。
2020年10月,国家医保局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6450号建议的答复”中提出“生物类似药并非集中带量采购的禁区”。
近年来,除武汉试水胰岛素集采,广东牵头联盟集采涉及单抗类制剂(利妥昔单抗)、血制品、生长激素;江西牵头干扰素集采外,生物制剂不时出现在个别省份的集采中。
截至目前,生物药集采逐渐覆盖单抗、生长激素、血液制品等大类,平均降幅在30%-50%——略低于化药集采,和中成药集采接近。
具体的降幅与竞争是否充分直接相关,独家或原料受限品种(如人凝血因子Ⅷ)降幅多低于30%,竞争充分品种(如利妥昔单抗等)降幅可达50%以上。此外,是否高度依赖公立医院市场也是降幅大小的重要影响因素。
至于规则,以胰岛素专项集采为例,报量、分组、限价、拟中选、协议采购量确定、选量规则均和化药不同,力求综合实现尊重临床使用需求、推动以量换价、确保临床供应的诉求。
展望安徽牵头的生物药集采,不排除允许医疗机构按厂牌报送需求量;以通用名进行分组;开展综合评审:参考安徽2023年规则,结合质量层次(原研、生物类似药)、产能、供应能力等综合评分,价格方面以全国最低价或历史集采价为基准;采购量分配实现量价挂钩,和具体降幅挂钩:中选企业按降幅分配约定采购量,但不超过企业最大产能的50%,避免供应不足。
附:8个产品的竞争格局(数据来源:CDE、NMPA、企业年报等;风云药谈整理,如有问题,欢迎留言指正)
内容沟通:郑瑶(13810174402)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